《告別低價值》筆記
價值溯源:探尋自我低估的深層密碼
初讀《告別低價值》,仿佛置身于一場關于心靈秘境的探險。作者黃啟團(團長)并未開門見山地給出答案,而是循循善誘,引領讀者抽絲剝繭,探尋“自我價值”這一命題的內核。價值感,如同一座冰山,我們所能感知的,不過是浮出水面的小小一角,而隱藏在深海之下的,卻是塑造我們人生軌跡的巨大力量。書中并未落入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以“身心一體”的視角,將中醫的“先天之氣”與“后天之氣”的概念巧妙地引入心理學領域,譬如,將童年時期父母的肯定、認可比作“先天之氣”,奠定了個體自我價值感的地基;而成年后通過自我提升、貢獻社會所獲得的認可,則如同“后天之氣”,滋養著我們的精神世界。
這種比喻猶如醍醐灌頂,讓人豁然開朗。回溯過往,我們常常能從原生家庭中找到自我價值感低迷的蛛絲馬跡。或許是父母無意間的否定,或許是過高的期望帶來的壓力,都可能在無形之中刻下“我不夠好”的印記。這些印記如同潛伏的病毒??,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發作,讓我們在職場上畏首畏尾,在親密關系中患得患失,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踟躕不前。近年來,“內卷”、“躺平”等社會現象的背后,也隱藏著集體性的自我價值感焦慮。根據《2023年職場人心理健康洞察報告》??顯示,超過70%的職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其中“自我價值感低”是主要誘因之一。他們渴望被認可,卻又害怕被否定,最終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沼。所以,溯源自我價值的形成,覺察那些潛藏在意識深處的負面信念,是告別低價值的第一步。
后天滋養:重塑自我價值的進階之路
倘若“先天之氣”不足,難道我們只能聽天由命嗎?《告別低價值》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作者強調,即便童年經歷不盡如人意,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重塑自我價值。正如中醫可以通過調理脾胃,以“后天之氣”補“先天之氣”一樣,心理學也提供了諸多途徑,幫助我們療愈內在創傷,提升自我價值感。書中引用了催眠大師米耶頓·埃里克森的故事,那位獨居老嫗通過種植非洲紫羅蘭,為他人帶來快樂,最終重拾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這個案例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它告訴我們,自我價值的提升,并非只能依靠內在的自我肯定,還可以通過外在的行動來實現。
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正念冥想???♀?,通過覺察當下的感受,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減少自我批評;其二,積極行動??,設定可實現的小目標,并為之付出努力,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其三,貢獻社會??,參與志愿活動,幫助他人,感受自己的價值,獲得他人的認可;其四,人際鏈接??,與積極向上的人交往,獲得支持與鼓勵,打破負面思維的惡性循環。正如《2024年中國青年發展報告》指出,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青年,普遍具有更高的自我價值感和幸福感。他們通過自己的行動,為社會創造價值,同時也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提升。而后天滋養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投入,不斷地學習與成長,才能最終抵達自我價值的彼岸。
療愈創傷:內在修復與重生的鑰匙
《告別低價值》中提及,療愈內在創傷是提升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猶如為心靈進行一次深層清潔,掃除那些阻礙我們前進的障礙。內在創傷,往往源于早年的負面經歷,如家庭暴力、情感忽視、校園霸凌等。這些經歷會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讓我們在成年后依然無法擺脫陰影。就像有研究表明,童年時期遭受過情感虐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出現自我價值感低、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其比例高達67% ??。療愈創傷并非易事,它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過去,接納自己的脆弱,并尋求專業的幫助。
催眠、家庭重塑等心理療法,可以幫助我們回到過去,重新審視那些創傷事件,改變我們對事件的看法,從而減輕其對我們的影響。當然,療愈創傷并非只有心理治療一種途徑。藝術療法??、音樂療法??、運動療法???♀?等,都可以幫助我們釋放情緒,表達自我,修復內在的傷痕。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并堅持下去。正如一句古老的諺語所說:“時間是最好的醫生”,只要我們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和耐心,終將走出陰影,重獲新生。療愈創傷,不僅是為了告別過去,更是為了迎接更美好的未來。一個內心充滿力量的人,才能更好地應對人生的挑戰,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