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話說到點子上》筆記
擷取言語之華:通往表達精髓的路徑
在陳建偉先生的《把話說到點子上》一書中,字里行間流淌著對言語藝術的深刻理解與實踐指導。這本書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通往高效溝通的蹊徑。書中并未提供一蹴而就的捷徑,而是強調了持之以恒的練習與精進。作者認為,提升口才并非僅僅依賴于天賦異稟,更在于后天的勤奮與技巧的掌握。書中提到,要像美國前總統林肯那樣,抓住每一個可以練習的場合,哪怕是面對空曠的原野與無言的樹木,也要將自己置身于言語的舞臺中央。林肯為了精進辯才,不惜跋涉數十里,聆聽法庭辯論,觀摩布道者的慷慨陳詞。這種對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我們學習口才時所應秉持的精神。而現代社會,我們或許無需長途跋涉,網絡課程、演講視頻、辯論賽事,俯拾皆是,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擁有如林肯般如饑似渴的求知欲和矢志不渝的行動力。書中還強調了背誦的重要性,將“背”與“誦”巧妙結合,不僅能充實知識儲備,還能鍛煉表達能力。選擇那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內容進行背誦,使我們在遣詞造句時,如同江河決堤般一瀉千里,滔滔不絕。這讓我想起了古人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流露。背誦的過程,不僅僅是機械的重復,更是對語言韻律、情感起伏的深刻體會。例如,背誦一段精彩的TED演講稿,不僅能學習其精妙的措辭,還能模仿其演講的節奏與氣場,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此外,作者也提到模仿的重要性,模仿是迅速掌握技能的有效途徑。我們可以模仿演講家的語速、語氣,也可以模仿演員的表情、動作,甚至可以模仿銷售員的溝通技巧。在模仿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汲取他人的長處,并將其融入自身的風格之中,最終達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效果。模仿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發展,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正如學習繪畫,臨摹大師的作品是必經之路,但最終的目標是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而這三點,都是有效提高自己說話技巧的方法。
繪聲繪色:將故事化為溝通的橋梁
書中還提到了看圖說話與講故事的訓練方法,這兩種方法都旨在提升語言的組織能力、條理性以及生動性。看圖說話,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豐富的想象空間。我們需要將靜態的畫面轉化為動態的敘述,賦予其情節與情感,如同導演一般,用語言構建一個完整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調動所有的感官,捕捉畫面中的細節,并將其與生活中的經驗聯系起來,使描述更加生動形象。例如,看到一張海邊日落的圖片,我們可以這樣描述:“夕陽如血,染紅了天邊的云彩,海浪輕輕拍打著沙灘,發出溫柔的低吟,仿佛一位母親在哄著孩子入睡。海風拂過臉頰,帶來淡淡的咸味,讓人感到無比的寧靜與放松。”這樣的描述,不僅僅是簡單的陳述,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能夠將聽眾帶入到情景之中。而講故事,則更是一種綜合性的語言訓練。故事中既有獨白,也有對話,既有描述,也有敘述,能夠全方位地鍛煉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講故事需要我們具備清晰的邏輯思維,生動的語言表達,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我們需要將故事的情節娓娓道來,將人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情感的起伏表達得淋漓盡致。例如,講述一個創業的故事,我們需要將創業的艱辛與挑戰,成功的喜悅與成就,都生動地展現出來,使聽眾感同身受,為之動容。王爾德的故事也印證了這一點,他從一個沉默寡言的少年,蛻變為妙語連珠的“妙語之王”,正是得益于他不斷地收集故事、講述故事,并在講述的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故事的力量更加凸顯。成功的企業,往往善于用故事來傳遞品牌價值;優秀的領導者,往往善于用故事來激勵團隊成員;精明的營銷者,往往善于用故事來打動消費者。例如,蘋果公司的故事,喬布斯的故事,都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并為蘋果品牌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 講故事練口才的好處諸多,因為講故事對口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故事里既有獨白,也有人物對話,還有描述性的語言和敘述性的語言,所以講故事可以訓練多種口語能力。
知行合一:讓知識在實踐中生根發芽
作者在后記中,提出了一個更加深刻的問題:學習的目的何在?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談資,更不是為了在氣度上勝人一籌,而是為了將知識與外在環境相互關聯,產生互動,從而讓行為更具新意,讓學習更有意義。如果僅僅將知識儲存在大腦中,而不去實踐應用,那么知識與現實就如同兩個毫不相干的世界。作者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例子,闡述了“知識為體,嘗試為用”的觀點,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知識固然可以讓我們更廣泛、更深刻地了解這個世界,但要真正發揮知識的作用,就應該賦予它實踐的機會。立足理論,建筑現實中的人生,這樣知識才能夠變為和自己融為一體的常識,進而匯聚成改變自己人生的力量。正如學習游泳,僅僅掌握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真正跳入水中,不斷地練習,才能掌握游泳的技巧。學習說話也是如此,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技巧,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口才。作者將成功比作一架梯子,知識是兩邊的長粗桿,實踐是中間用于攀爬的橫桿。只有長粗桿而沒有橫桿,再多的木頭都做不成梯子;只有橫桿而沒有長粗桿,它們就是用來燒火的木頭。知識和實踐的道理一樣。 這種比喻生動形象地闡述了知識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強調了二者缺一不可的重要性。而我個人深以為然,就像我看到一個數據:一個人如果只學不練,知識的留存率只有5%不到,如果學了就用,知識的留存率可以高達90%。所以,學以致用才是王道,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例如,學習了銷售技巧,就要勇敢地去嘗試銷售產品;學習了演講技巧,就要積極地參加演講活動;學習了溝通技巧,就要主動地與人交流。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與困難,但正是這些挑戰與困難,能夠讓我們不斷地反思與總結,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作者在書的最后,鼓勵讀者將書中所講的內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從而成為一個真正把話說到點子上上的說話達人。這句話既是對讀者的期許,也是對自己的鞭策。我們要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行動,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精進,最終成為一個能夠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場合,能夠將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的溝通高手。例如,在工作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書中的技巧,與同事、領導進行更有效的溝通;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書中的技巧,與家人、朋友建立更親密的關系;在社交場合,我們可以嘗試運用書中的技巧,與陌生人建立良好的互動。 總之,本書并非一本空洞的理論之作,而是一本充滿實踐指導的實用手冊。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提升口才的方法與技巧,更啟發我們思考學習的目的與意義。
以言為舟:駛向更廣闊的人生彼岸
學習說話,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口才,更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自我,更好地與他人溝通,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溝通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無論是職場晉升,還是人際交往,都需要我們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一個能夠清晰、準確、有效地表達自己思想的人,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贏得更多的尊重,建立更廣泛的人脈。就像如今非常流行的直播帶貨,很多時候我們購買的不僅僅是商品,更多的是沖著主播的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去的。一個優秀的主播,往往能夠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將商品的特點、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從而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例如,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他們的成功不僅僅在于他們對商品的了解,更在于他們出色的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他們能夠用接地氣的語言、幽默風趣的風格,與消費者建立起信任與情感連接,從而實現商品的銷售。這充分說明了溝通能力的重要性。而《把話說到點子上》這本書,正是幫助我們提升溝通能力的良師益友。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提升口才的方法與技巧,更啟發我們思考溝通的本質與意義。它讓我們明白,溝通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思想的碰撞,一種價值觀的傳遞。 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了溝通的本質,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而學說話的根本,在于學會傾聽。傾聽是一種尊重,一種理解,一種接納。只有當我們真正學會傾聽,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的需求與想法,才能更好地與他人建立連接,才能更好地實現有效的溝通。而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也讓很多人逐漸喪失了有效溝通的能力,變得不愿意傾聽,只愿意表達。但實際上,說和聽是相輔相成的,聽的越多,說的才會越有價值。總而言之,《把話說到點子上》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與實踐的好書。它如同一位良師益友,引領我們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讓我們以言為舟,駛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