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害怕沖突》筆記
重構對話:化消極為積極的思維藝術
在《別害怕沖突》一書中,作者彼得·博格西昂和詹姆斯·林賽巧妙地闡述了重構對話的重要性。他們認為,通過改變談話的框架和角度,我們可以將原本充滿爭議和消極情緒的對話轉化為富有建設性的交流。這種技巧不僅能夠化解沖突,還能促進雙方的理解和合作。
舉個生動的例子,書中提到了彼得與妻子之間的一段對話。當彼得說”我可以帶著她做事”時,他的妻子敏銳地指出這種表述聽起來像是在完成一項義務。她建議將其重構為”誰有機會和她共度時光?”這個小的改變立即將陪伴孩子從”任務”轉變為”機會”,使得整個對話氛圍變得積極而溫暖。??
重構對話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一個常用技巧是利用”上級身份”。比如在討論槍支管制這個敏感話題時,我們可以將其重構為關于安全和權利的平衡問題。通過強調雙方作為父母的共同身份,我們可以這樣開場:”作為孩子的家長,槍支讓我為孩子們擔驚受怕。我知道你是位好母親,你也有槍。你是怎么處理這種情況的呢?”這種方式不僅降低了話題的爭議性,還能引導對話朝著更具建設性的方向發展。
數值等級:量化信念的創新工具
在處理復雜的觀點和信念時,《別害怕沖突》提出了一個獨特而有效的方法——引入數值等級。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精確地了解對方的立場,還能促進雙方進行更深入的反思和討論。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邀請對方給自己的信念打分,比如:”從1到10打分,你有多相信這個觀點是正確的?”這個簡單的問題背后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它能幫助我們:
- 檢測干預的有效性:通過比較談話前后的分數,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觀點是否對對方產生了影響。
- 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維:數值等級能幫助雙方跳出”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的思維陷阱。
- 引導深入思考:當我們詢問為什么不是更高或更低的分數時,對方往往會進行更深入的自我反思。
讓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案例。假設在討論”美國是否是一個種族主義國家”這個話題時,我們可以這樣引入數值等級:
“從1到10打分,如果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在種族主義程度上是9分,那么你認為現在的美國是多少分呢?”
這個問題立即將抽象的討論轉化為了可以量化比較的具體問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65%的美國人認為種族關系在過去五年有所惡化,但同時也有58%的人認為種族平等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多認可。?? 這樣的數據能幫助雙方更客觀地看待問題,避免陷入極端化的爭論。
外部幫助:擴展認知邊界的智慧之舉
在《別害怕沖突》中,作者強調了尋求外部幫助的重要性。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突破認知局限,還能為對話注入新的活力和視角。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知識儲備。根據鄧寧-克魯格效應的研究,人們傾向于高估自己在很多領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這就是為什么在討論復雜問題時,引入外部專業知識變得尤為重要。
以美國的稅收制度為例,許多人對累進稅率的理解存在誤區。有人可能認為,隨著收入增加,進入更高的稅率級別后,可支配收入反而會減少。面對這種誤解,我們可以這樣運用外部幫助:
“我們都關心稅收對生活的影響。不如我們一起查閱一下美國國稅局的官方解釋和一些經濟學家的分析如何?根據2021年數據,美國的有效稅率(實際繳納的稅占總收入的比例)隨收入增加而上升,但即使是最高收入群體,其平均有效稅率也僅為25.1%。??”
通過引入權威數據和專業解釋,我們不僅能澄清誤解,還能引導對話朝著更理性、更有見地的方向發展。這種方法特別適合處理那些涉及專業知識的復雜話題,如氣候變化、經濟政策或醫療保健等。
在尋求外部幫助時,我們還可以邀請對方一起確定可的信息源。這不僅能增加對話的公平性,還能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媒體素養。例如,我們可以問:”在這個問題上,你認為哪些機構或專家的觀點最值得參考?我們能不能一起看看他們的研究結果?”